谁在抛售青年艺术家作品 |
---|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秦
近两年,艺术市场上针对青年艺术家的活动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整体市场压力过大,曾经如日中天的机构陆续转行,近而抛售手中藏品;二是因为新兴机构介入后对市场的全面搅动;再就是市场新贵通常会用是较小资金量的投入从而锁定青年艺术家。这其中属于一级市场层面的表现不易统 计,但是若干次与青年艺术家有关的拍卖会可以看出门道。
早在2006年,北京匡时秋拍举行了“70后中国新艺术”专场,以出色的宣传和扎实的招商实现了较好的拍卖成绩,也奠定了那些青年艺术家的市场价位。如今数年已过,当时的青年大多成 为艺术界的中流砥柱,可见良性的拍卖运营对青年艺术家的积极作用。但是很快就经历了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中国艺术市场“寒冰期”,国内的现当代 艺术品类成为冷门,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更是问津者寡。及至近两年,拓展市场的势头重新点燃了青年艺术家板块。
2011年,保利秋拍中率先推出了“荷兰式拍卖”的“中国私人藏中国油画专场”,共有97件拍品,成交率高达95.88%,成交额为102万元 (含佣金)。此次拍卖一改加价式的竞价模式,而是采用历史上更为古老,更有拍卖气息的减价式,降到低点有人竞价时再变为加价式,当场主持的拍卖师喻之为“电梯式”拍卖。专场中除了十余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略高于底价(底价基本接近当年的市场平均值)成交外,更多拍品多是以底价的十分之一落槌,并且竞争不强,竞买人数量不多。
稍加留心可知这些大多数低价成交的作品中参加过“2007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有50余件,近10件参加过“2008东方想象:第23界亚洲国际美术展特展”,参加过其他“学术展”的作品若干。这使我们联系到一种国内流行的策划模式,即是以某某大型展、学术展、国际展、精美出版的模式吸引作品, 进而留取作品作为参赛或者获奖回报。主办者原本以为艺术市场蒸蒸日上,不日即可兑现,哪知四五年已过,当初选取的作品越来越难以出手。
经过今次拍卖,首先揭露了活动策划方试图收取作品以期盈利的模式很难通行,不经过长久的市场推广、学术耕耘,静等日后升值的想法几成夜谈,只能换来最后抛售的结局。再者艺术家也不能仅以有重要机构联办,颁发重要奖项、印制精美画册为评判,自身未经过踏实运营,期待一日获得国际大奖、甚至快速出名进而致富的想法确实可待商榷。再者媒体机构也需要承担整个艺术生态的责任,除了战略合作、商业合作外,如果真实揭露一切不正当事件,真正起到媒体之责任, 或许会给公众一些参考。一级市场者无论是画廊、博览会,甚至是艺术家本人,也不应主动参与二级市场运营,需等到自身成熟之后,市场段位稳定之后再与好的机构合作。作为公开竞价的拍卖机构,在这样的降价风潮中也应承担起相应的使命,待市场能力和品牌信誉更加稳定之时才推陈出新,这才能维护市场的良性发展,否则就是雪上加霜,艺术家和整个艺术产业之链会因此大伤元气,拍卖机构自身的盈利和信誉都受影响。
今年的8月12日,北京保利第19期精品拍卖会 “法天——当代中国艺术专场”的300件拍品中120多件作品无底价起拍,除了业界瞩目的知名艺术家外,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高则三两万,低则一两千,既然多 数成交,自然反应了整个青年艺术家的市场价位和商业秩序。今年6月16日下午,中国嘉德拍卖第30期四季拍卖会中,“大学时代——2012中国艺术院校优秀作品专场”共有210件拍品,成交率仅为47.62%,成交额169.61万元。这些成 交记录令人深思,青年艺术家在二级市场上的地位完全可以用“抛售”定义,从整个市场秩序而言这是一个必经阶段,可以使艺术家更稳健,一级市场运营更理性 者,也使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更慎重。如果媒体、学界和公众更关心这些信号,从而引发整个机制的良性效应,仍不失为一件好事。
|
关键词
上一篇:艺术银行——扶持本土艺术新模式
下一篇:盘点十大最具人气的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