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节是否能带动青年艺术家的收藏市场?


来源:《收藏·拍卖》

  经过“亿元时代”的洗礼,中国艺术品市场渐趋理性,虽然今年市场发展情况还是偏好前辈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但对一批1975-1985年出生的青年艺术家关注也渐有升温之势。自2011年“青年艺术100”项目正式启动以来,2012年关于青年艺术家推广的各种平台开始抢滩青年艺术家艺术市场。如8月初中央美院美术馆主办的“未来展”开幕,广州即将举行首届“大艺博”,旨在推动年轻艺术家进入艺术市场。到底这一连串的强力推广策略,是否真的能带动青年艺术家的收藏市场发展?

  青年艺术家推广平台扎堆

  2012年7月下旬,今日美术馆主办的“2012之舟——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开展。7月底,“青年艺术100”组委会主办的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启动展开幕。8月初,中央美院美术馆主办的“未来展”拉开序幕。这三个展览都是关于青年艺术家的展览,每个展览展出的艺术家都在100位左右,参展作品从百余件到数百件。这三个展览分别代表了非盈利机构(今日美术馆)、民间机构(“青年艺术100”)、官方机构(中央美院美术馆)对青年艺术家的态度,青年艺术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方面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年轻艺术家得到的关注非常匮乏。由于画廊经营的情况不好,年轻艺术家展览也急速减少。2008年以后的美术评论和美术史的方向上,很多人开始对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早期的创作做回顾性的活动,但是极少人留意年轻一代的创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赵力作为该项目的艺术总监从2010年开始着手筹备“青年艺术100”这样具有公益性的大型美术交流平台,其出发点是为年轻艺术家服务,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为中国艺术的未来服务。2012年7月31日“青年艺术100”项目在北京798悦·美术馆、圣之空间、阿拉里奥空间同期启动。

  今年的“青年艺术100”项目形成了一个“100+10+10”的新型模式,其中,“100”代表100位主体的中国青年艺术家;另外两个“10”分别代表10位中国影像艺术家和10位韩国青年艺术家。这次在评选委员会里面有三四个评委是具有专业方向的,其中有新增加的两个版块的专家。评选结束后就是确定艺术家名单,最后再通过展览的方式确定艺术家的作品。

  “青年艺术100”所选择的艺术家以1975年以后出生为界限,目的是为了更多的帮助年轻艺术家在这个阶段构建一个“职业化”的状态。很多艺术家从学校出来以后,首先面临的是创作和生存的问题,一些年轻艺术家因为要生活不能把艺术当作一个事业来做,甚至有可能转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换句话说,年轻艺术家能够靠自己的创作展现自己的价值,被人赏识销售作品,他们靠艺术创作能够生活,在自己的艺术中找到一份自信,这样他们才能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当终生事业来从事。同样的理念也出现于即将在广州举行的大艺博中。首届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大艺博”)将于12月在广州举行,这是一个专门为应届大学生毕业生艺术创作群体搭建的市场交易实体平台。目前已经征得包括中国九大美院在内的应届毕业生作品超万件。

  《目击者——关于灰色的瞬间记忆》200cm x 150cm 油画 2011年

  青年艺术家春拍火秋拍冷

  而在2012春拍上,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可谓是占尽了风头:香港苏富比推出数位内地的75后艺术家,其中贾蔼力的《苍白的不只是你》创其个人拍卖纪录,同时带动国内青年艺术家的二级市场。而在香港苏富比同时上拍中青年艺术家如韦嘉、郭伟、郭晋等艺术家的作品的成交价格大都在20万到30万港元之间,这和他们的代理画廊所给出的价格相近,有些甚至低于一级市场的成交价。

  但到了秋拍,“75后”艺术家的作品则较少看到。因为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减少了他们作品的数量。“春拍时候推荐的贾蔼力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那苏富比当初推荐贾蔼力的目的就达到了。由于不想将年轻艺术家的价格推的太快、太高,所以在春拍时,苏富比希望把在二级市场活跃度较低的优秀一二线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带上拍场,同样也希望能提高大家对这一批艺术家的关注。艺术市场是不以年龄排序的,并非越年轻的越好,很多中青年辈的抽象艺术家,其创作风格也是值得藏家关注的。”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是这般回应秋拍时青年艺术家作品的缺席。

  同样的趋势在国内的拍卖中表现。10月29日,北京诚轩的油画雕塑专场取得了3599.16万元的总成交额和80.41 %的成交率。此专场中除了推出林风眠、关良、常玉等早期艺术大师及何多苓、周春芽、刘炜、杨飞云等名家作品外,还推出了李青、秦琦、梁欣然、郑维等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但这些“75后”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价位与1975年之前出生的艺术家作品价位悬殊很大,而且拍场表现不够稳定,屡屡出现流标现象。

  据统计,1975年后出生的青年艺术家大都来自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四川美院、天津美院等院校,其中中央美院的学生市场活跃度更强,而来自川美的青年艺术家市场交易额比重最高。目前,作品价位处于高位的当属贾蔼力,其上拍的4件作品均在百万元之上,其于今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上拍的《苍白的不只是你》取得538.21万元的高价,位居这一梯队艺术家作品拍卖高价首位。其次管勇的作品也突破了200万元的价位,其创作于2007年的《你知道吗?我们深深的忧伤》于2010年5月在香港佳士得以212.48万元成交。



                                                杨纳 小巫女70x60x35cmx2

  收藏前景:价位低、潜力大

  价位低、风险小、潜力大、流动性好等优势,使得75-85年的青年艺术家收藏成为一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1975年后出生的艺术家市场份额集中在油画类作品,国画、雕塑、版画等门类市场份额较小。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青年艺术家们在实验艺术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其成交平均价均高于绘画、雕塑类作品。就题材而言,75后艺术家倾向于用抽象、朦胧,甚至荒谬、残缺来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如中国嘉德2012春拍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拍出的《颠倒的女人》,就体现了王晓勃关注社会现实的别样视角。而80后艺术家则更多地汲取了时尚、卡通、游戏等元素,如李青“大家来找茬”系列明显带有网络游戏的色彩。这里需要探讨的是,藏家群体似乎对卡通风格产生审美疲劳。以高瑀为例,作为“卡通一代”的代表,其卡通题材的成交率从2011年的90%跌至2012年的全部流拍低谷。

  这批75—85年艺术家在市场的关注下,成为拍卖和收藏热点,这不仅是市场新的审美需求,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藏家而言,挖掘和培养新的艺术家是可持续收藏的必要。但由于青年艺术家的未来艺术生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艺术生涯、创作状态、市场运作等因素的持续性,这些都会影响到其作品的未来市场价值空间。为此,收藏此类作品,判断这类艺术家的长期发展能力更为重要。一则可以从参展或获奖情况考量这类艺术家已经取得的学术认同,二则可以从其代理画廊和当下创作状态中考量未来发展的延续能力。

  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如今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同样是最坏的时代。首届CAFAM未来展策展人冯博一认为,如今的时代给了青年艺术家很好的机会,各种青年艺术展让青年艺术家被关注、被推广。一方面,青年艺术家越来越受到藏家、拍卖行、学术界的重视,是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另一方面,青年艺术家过早被纳入艺术市场,又容易被模式化、风格化,丧失最可贵的创造性。


  杨威《谁偷走了你的少年梦》1 105cm x 76cm 纸本铅笔2011